✨【天行觀點|風水的源起・周人選地】📜
分享

《易經》講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」。風水之道,原來並非後人所創, 而早在周人時代已經存在於生活之中。《詩經.公劉》所載,公劉帶領族人南遷, 觀山察水,尋找可安居立命之地,這正是中國風水思想的最初形態。
🏹 一、周人選地:未名之術,先行其理
公劉南遷途中,親自登山察地勢,觀水脈,最後選下一處「背山向陽、泉水叢出」之地作為族居。 北面高丘可擋寒風,南向平原得陽光;泉水八出,流勢有源, 氣脈自然聚。雖未有「風水」之名,卻已是「藏風得氣」之形。
🌊 二、三汊水口:聚氣之門
根據《詩經》記載,周人居於渭水流域,並有兩條支流—— 皇澗與過澗——在此匯入主河, 形成「三汊水口」。這種地形正是風水上極佳的聚氣之地: 水來有源、水去有序,山環有情,氣脈不散。周人憑此地勢而農事興盛, 族群繁衍,最終奠定王朝基礎。
要點速讀:
① 背山向陽 → 冬暖夏涼,氣場和順;
② 泉匯成川 → 水源不竭,地運生生不息;
③ 三汊水口 → 聚財納氣,形勢自然;
④ 順勢而居 → 以德養地,以人配天。
① 背山向陽 → 冬暖夏涼,氣場和順;
② 泉匯成川 → 水源不竭,地運生生不息;
③ 三汊水口 → 聚財納氣,形勢自然;
④ 順勢而居 → 以德養地,以人配天。
☯️ 三、風水的本義:順勢而為,安居養德
風水並非單為求財避煞,而是一種順應天地、安頓人心的智慧。 形勝可助運,但人心不正則難久。從公劉的故事中,我們看到, 真正的風水,是「人與天地共生」的藝術:順天時、審地勢、安居養德。
*本文屬文化與風水理法分享,實際應用仍需因屋、因人調整。